历史长河奔涌不息,伟大精神薪火相传。抗日战争的血火淬炼中,中华民族凝聚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的精神火炬,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更是当下各项事业发展的宝贵滋养。城乡建设作为事关发展全局和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尤其需要从抗战胜利精神中汲取磅礴力量,锻造攻坚克难的钢铁意志,谱写新时代城乡发展的壮丽篇章。
崇高信念是指引城乡发展的不灭明灯。当年,面对强敌,正是基于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坚定信仰,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筑起血肉长城。今日城乡建设,规模之巨、挑战之多、影响之深,亦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这就需要我们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引领,锚定“让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目标,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熔铸于每一项规划、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服务之中。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行动任务艰巨,唯有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才能排除万难,将美好蓝图一绘到底。信念之光,能照亮前路,更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顽强意志是攻克城乡难题的坚实支柱。抗战艰苦卓绝,依靠的是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惊人毅力。城乡建设千头万绪,从破解“大城市病”到守护城乡历史文脉,从保障住房安全到改善人居环境,从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无不是难啃的“硬骨头”。譬如,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消除安全隐患,需要发扬“啃硬骨头”精神,深入“地下战场”;保护传统村落、延续历史文脉,需要“滴水穿石”的耐心与定力。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极易在困难面前退缩,在矛盾面前绕道。必须以抗战先烈“百炼成钢”的意志为镜,知重负重、迎难而上,以“钉钉子”精神把城乡建设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团结协作是凝聚城乡合力的根本途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城乡建设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同样绝非单一部门能包打天下,必须依靠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协同协作。规划编制需要汇聚专家智慧、公众意愿;项目建设需要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城市治理需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这要求城乡建设部门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主动搭建平台、畅通机制,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高效协同。要善于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乡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创新求变是赢得城乡未来的关键钥匙。抗战时期,地雷战、地道战等各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强敌时的非凡智慧与创新精神。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技术革命浪潮澎湃,气候变化挑战严峻,城乡发展模式面临深刻变革。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墨守成规只会错失良机。城乡建设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数字住建,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材、节能技术,建设低碳城乡;要创新治理模式,运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乡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创新驱动发展,城乡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乐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