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殷殷嘱托、切切期望,为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干劲。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龙岩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龙岩实践”。
融湾入海 共话协同融通山海情
7月23日,在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广龙合作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广汽紫金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现场,施工员正紧锣密鼓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推动项目9月正式投产。
走访厦龙合作区,动人的景象令人振奋:一栋栋现代化的标准厂房鳞次栉比,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园区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在龙岩革命老区,一场“融湾入海”的区域协同发展浪潮正汹涌澎湃:广州龙岩联动激活发展新动能,厦门龙岩携手共筑产业新高地,一场跨越山海、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龙岩革命老区的重要联动,走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坚实一步。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广州市与龙岩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202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支持打造新时代“特区+老区”山海协作典范。
下好一枚子,激活满盘棋。“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在产业协同、民生改善、红色传承、区域联动等多个领域深耕细作,山海间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龙岩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龙合作产业园拔地而起,广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加码投资,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广龙产业合作项目共91个、总投资678亿元,包括广州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3家广州市属国企与龙岩市7个县(市、区)和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广龙对口合作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老区+湾区”“广州研发+龙岩制造”“‘近’享广州优质医疗资源”“广龙四小时生活圈”“百万老广游龙岩”......这些新概念、新变化悄然影响着龙岩、广州人民的工作生活。
2024年10月,厦门、龙岩两市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产业飞地”——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今年以来,实现签约项目22个、开工项目25个、竣工18个,产业园在奋进的号角中茁壮成长。“厦龙合作区以山海共富为目标,以‘飞地经济’为抓手,各方面发展均取得了积极成效。”厦龙合作区经济事务局局长张亮介绍,合作区企业数量达1194家,上半年产值达212.3亿元。
善时乘势,勇争示范。龙岩市全力以赴以广龙对口合作、厦龙新时代山海协作为基础的联动融通,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机遇,应时而动,跑出振兴发展加速度。
融合发展 奏响双向奔赴幸福曲
上杭县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的崛起,为龙岩城乡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这座占地7.28平方公里省级化工园区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周边村庄完成从“农业村”到“产业社区”的蜕变。
这一变革,让一个叫梅坝的小村庄发生了蝶变。2007年,为服务园区建设,全村整体搬迁至现代化安置区,打造涵盖餐饮、商超、物流等多种业态的“工业配套服务圈”,村集体通过商铺租赁年增收超20万元;村民实现了从“农户”到“产业工人”的转型......梅坝村从“山窝窝”到“新社区”,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以“一盘棋”思维,打破传统二元发展模式,走融合发展之路。近年来,龙岩坚持“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不妨放飞无人机,从高空俯瞰龙岩。中心城区高楼林立,南部新城(龙岩高新区)与北部新城(厦龙合作区)两翼齐飞,新增长极加速崛起;广大乡村田园,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正在茁壮成长;高铁、高速、国县乡村道等通达城镇和乡村,串联起千家万户的幸福——
实施城市更新和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推动龙岩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通过终期验收,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千兆城市”,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
创新实施“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完成1786个村庄的分类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颜值和内涵。创造性实施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七个片区各具特色、主题突显,2024年实施“一县一片区”项目129个,一批特色片区、和美乡村脱颖而出。
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农业品牌,2024年全市七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189.19亿元、增长11.1%。省对市2023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我市再获全省第一名,实现三年优、两连冠。
与此同时,在全国率先创新推行农村客货邮融合的“三合三联三助力”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高效运输体系。全市开通融合线路350条,实现所有行政村客货邮融合服务全覆盖。
新城百业兴盛,沃野丰收在望。一幅环境优美、乡村宜居、百姓幸福的城乡融合画卷在我们眼前铺陈而开。
美美与共 打造和美共富新范式
眼下,正值灵芝成熟采摘的黄金时节,武平县的林子里顿时热闹起来:永平镇恬下村的灵芝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碌着采摘小伞似的灵芝;大禾镇上湖村的振欣灵芝种植基地,同样迎来丰收,村民们的喜悦溢满脸庞。
武平县将灵芝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灵芝产业做大做强。2024年武平灵芝品牌价值达18.25亿元。截至目前,该县累计种植灵芝面积达4.56万亩,预计干品产量520吨,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当山与海在协调发展中同频共振,当城与乡在融合发展中双向奔赴,发展的鸿沟逐渐弥合,共同富裕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2024年,龙岩人均GDP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跃升首位,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此外,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第二位。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龙岩的城镇乡村,一幅幅美好生活图景让数据实现具象化。
上杭县联动涉企涉农部门建设32家“红领共富工坊”,推动农民群众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转变为“持股享受分红、按订单种植、家门口就业、产品进入商超销售”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连城县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推动甘薯产业全链条升级,核心产区建成15个300亩以上标准化种植基地,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近174亿元。
漳平市深化两岸农业融合,发展高山茶、杜鹃花等产业,年产高山茶5800多吨、产值15亿元,杜鹃花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
......
在全市民生领域,多点开花托举满满的幸福感。落实30条措施助推“健康龙岩”建设,创新推出“无假日”门诊、“无陪护”病房等改善就医“群众可感可及十件事”;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发放各类救助金6.6亿元;2022年以来,积极推进“大爱龙岩”新时代精神文明品牌建设,深入实施24项精准帮扶措施,发放补助资金13.58亿元,惠及群众750万余人次,让龙岩大爱温暖你我。(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