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深处,90 后青工张航的青春“答卷”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510

   近日,综采三工区支架工张航凭借卓越表现,荣获公司 2023 - 2024 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位 90 后青工,在煤海深处默默耕耘,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矿工的奋斗篇章,让青春在艰苦的岗位上绽放出夺目光芒。

  勤学苦练,于煤海深处铸就匠心

  初入矿山,面对陌生且复杂的井下环境,张航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将“干一行、精一行”作为自己的职业信条,立志在矿井中闯出一片天地。他把学习课堂直接搬到了井下现场,在 S1214 沿空留巷工作面,单元支架频繁出现故障,成为制约生产的难题。张航主动请缨,投身到难题攻关中。

  在那段日子里,他如同一位执着的探索者,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反复进行实践操作。无数个日夜,他守在支架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记录每一次数据。经过不懈努力,他创新制定了单元架回撤安设标准和操作流程。这一成果成效显著,阀组操作手把损坏率从 50%大幅降至 15%,设备保养周期也延长至 3 天。

  正是凭借这种“多学多看、自找苦吃”的劲头,张航在短短三年内就熟练掌握了支架检修的全流程。他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赢得了老师傅们的高度赞誉,大家纷纷称赞他“独当一面、青出于蓝”。张航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肯下苦功夫,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铸就非凡的匠心。

  挺身担当,以创新思维攻克技术瓶颈

  “创新就在身边,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张航在技术革新道路上始终秉持的信念。在矿井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一个制约生产的关键问题。支架自动推溜要求推移油缸传感器保持完好状态,然而传感器位于油缸内部,一旦损坏,只能整体更换推移油缸。这不仅耗时长达 2 小时,而且成本高达 2 万多元,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面对这一技术瓶颈,张航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挺身而出,积极开展创新攻关。他日夜钻研,反复研究改进思路,查阅大量资料,与同事们深入探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终于成功设计出两种专用工具。通过这两种工具的巧妙配合运用,实现了传感器的独立更换。

  这项技术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材料成本从 2 万多元骤降至 2000 多元,降幅近十倍;更换时间从 2 小时压缩到 30 分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员工的劳动强度也大幅减轻。张航用创新为矿井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新时代矿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真抓实干,用责任担当守护安全防线

  “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张航心中坚守的安全理念。作为青岗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班组安全生产的重任。为了增强班组人员的安全意识,他创新安全培训方式,通过事故案例剖析、现场情景模拟、违章行为曝光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三违”及事故的惨痛后果。年均组织安全培训 18 次,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在日常工作中,张航充分发挥青岗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身作则。对于发现的违章行为,他敢于挺身而出,坚决制止。年均纠正不安全行为 20 人次,将安全监管落到实处。同时,他每班都会对党员包保责任区域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巡查,构建了“排查 - 整改 - 验收”的完整链条。在他的努力下,所包保责任区的隐患数量明显减少,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张航,这位 90 后青工,在煤海深处用勤学苦练铸就匠心,以挺身担当攻克技术瓶颈,用真抓实干守护安全防线。他是新时代矿工的杰出代表,是青春在艰苦岗位上绽放光彩的生动写照。在未来的征程中,相信张航将继续砥砺前行,为公司的发展和矿井的安全生产贡献更多的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青春篇章。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