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管家”织密服务网:城乡融合治理的转型之路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60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社区治理的转型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居民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六两河与史台社区以“红管家”为引领,通过组织重构、力量整合与机制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城乡融合治理体系平稳转型的新路径,为“幸福圈”的美好蓝图奠定了坚实的治理基石。

  一、组织重构:从“田间协调”到“楼栋服务”的角色蜕变

  治理转型,首在筑基。面对城乡融合带来的治理挑战,六两河与史台社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原有组织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昔日穿梭于田间地头的村小组长,如今换上社工马甲,成为“家门口的服务员”。这一转变,不仅是身份的更迭,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从传统的“田间协调员”转变为现代社区的“服务提供者”。28个村小组精简整合为17个精细化网格单元,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更让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实现了治理的精准化与全覆盖。

  二、力量整合:“老村干”与“新力量”的破圈融合

  治理转型,关键在人。六两河与史台社区深谙此道,积极挖掘“老村干”的潜力,让他们成为转型的中坚力量。这些深谙村情民意的“老将”,或成为社区干部,或担任小区“红管家”,或化身楼栋“和事佬”,用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弥合了传统农村治理与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之间的“缝隙”。同时,社区还通过推行兼职委员和党员“双报到”机制,吸引13家区直单位资源下沉,10名兼职委员深度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形成了内外协同、多元参与的“治理共同体”。这种“破圈融合”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治理力量,更激发了社区治理的活力与创造力。

  三、机制创新:“三方共治”破解治理难题

  面对“村民”变“居民”后涌现的物业纠纷、环境卫生等新挑战,六两河与史台社区没有回避,而是主动出击,精准施策。通过指导9个小区依法组建业委会,并首创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物业人员交叉任职的“三方共治”机制,确保了居民诉求的“落地有声、解决有门”。这一机制的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治理中的“单打独斗”局面,更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治理方式的灵活化。新民一院电动车随意停难题的“闪电化解”,正是这一机制高效运转的生动例证,彰显了机制创新在治理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四、转型之路:从“筑基”到“幸福”的坚实步伐

  从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到治理力量的跨界整合,再到运行机制的创新突破,六两河与史台社区的治理转型之路,是一环扣一环的“组合拳”,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这条转型之路,不仅夯实了社区服务的根基,更闯出了一条城乡融合治理体系平稳转型的新路。如今,这两个社区已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圈”,治理的成效正转化为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红管家”织密服务网,城乡融合谱新篇。六两河与史台社区的治理转型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在未来的治理征程中,我们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理念,不断探索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