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肥西县紫蓬镇勇立潮头,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近年来,该镇从组织建设、基础设施、治理效能、集体经济等多个关键维度精准发力,聚焦“聚、富、动”三字精心谋划文章,不断放大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与新活力,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力凝心,筑牢乡村振兴坚实根基
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紫蓬镇将“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建强组织、教育党员的重要载体,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老模范走进课堂,面对面讲授“微党课”。他们用亲身经历和奋斗故事,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党组织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紫蓬镇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通过专家授课、基地观摩等多样化方式,定期组织苗农、果农等参加果树绿色防控技术、果园管理等专题培训。在田间地头,专家现场演示修剪、施肥、除草等实操技能,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技能培训60场,培育致富带头人62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资源整合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紫蓬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惠农助农政策,为罗坝村争取120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修建了3条水泥路,惠及50户群众;整治农村厕所36座,修建污水管网620米;加快推进桃树堰清淤疏浚沟渠项目。一系列举措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富”民润心,共享乡村振兴丰硕成果
产业富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紫蓬镇全域发力,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在罗坝村,整合找回的480亩耕地和2000亩高标准复垦农田焕发出新的生机,种植的水稻、小麦等作物长势喜人。以种粮大户为龙头,带动农户发展双季稻生产,促进百姓增收。同时,大力发展优质苗木种植,形成集育苗、种植、起苗、销售于一体的闭环产业链,不断提升苗木品质与市场竞争力,让苗木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文化润民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滋养。紫蓬镇探索“文明积分—金融赋能—产业振兴”融合发展路径,制定涵盖遵纪守法、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维度的文明积分体系。依托信用管理平台创新“文明积分换服务”机制,设立“文明积分超市”,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获取积分兑换农资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更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大地。
精神育民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紫蓬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依托镇域特色产业和传统文化,举办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活动,组织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展演28场,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集会活动13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村民文化活动参与率达85%,乡村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
“动”能焕新,激发乡村振兴蓬勃活力
技术赋能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紫蓬镇邀请园艺专家现场教学,发动本地“土专家”传授实战经验,累计培训社员120人次,基本实现技术普及全覆盖。社员们学好技术、掌握经验,在产业发展中更加得心应手,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
资源整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紫蓬镇充分挖掘村“两委”人员、村民组长、流动党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资源,召开合作社经营谋划研讨会22次,量身定制增收方案。积极对接“苗木通”平台,探索订单合作模式,整合发布罗坝村现有苗木信息280条,精准匹配市场供求,让苗木销售不再愁,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创新驱动是乡村振兴的引领力量。紫蓬镇对接安农大科技帮扶团队,建成精品苗木统一示范种植区,推动产业由传统绿化苗木向高端绿化苗木、造型苗木、果树苗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让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肥西县紫蓬镇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以“聚、富、动”三字为笔,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未来,紫蓬镇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创新,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