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犹如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泉州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土特产”正被精心雕琢成“大文章”,以全产业链培育为笔,勾勒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
政策引领,锚定产业新航向
今年4月,泉州出台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方案,精准锚定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12条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涵盖粮油、茶叶、水产品等丰富品类。这一方案的出台,犹如为泉州农业产业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明确了至2027年底全市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超2000亿元的宏伟目标。政策的引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清晰的方向,让广大农业从业者吃下了“定心丸”,激发了他们投身农业产业发展的热情和信心。
特色挖掘,激活产业新动能
当我们聚焦于一片叶、一尾鱼、一朵菌、一羽鸡这些地道的泉州“土特产”时,便能发现它们正以全新的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
泉港区山腰街道菜堂村,一粒海盐成为了激活产业新发展的关键。通过集体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合资成立菜堂盐业有限公司,不断创新海盐美味食品、海盐康养耗材、海盐日化用品等药盐技艺。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传统海盐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更多村民本地就业和乡贤回乡创业,借村集体经济的“金钥匙”打开了共同富裕之门。
德化县上涌镇,一颗蓝莓奏响了村民致富曲。大力发展蓝莓种植产业,建设高标准设施产业示范园,构建智能化生产模式,实现“工厂化种植”。农户们穿梭在大棚间,采摘着这份“甜蜜果实”,小小蓝莓果变成了“致富果”。村民们依靠土地流转租金和基地务工,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入”,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些生动的案例表明,泉州深入挖掘“土特产”的潜力,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品牌塑造,提升产业影响力
“通过全产业链培育,加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进程,泉州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市委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泉州深知品牌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产业到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培育助力全市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泉州产业兴农再结硕果,累计入选和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9个。其中,闽南乌龙茶产业集群(安溪县、永春县)获批国家产业集群项目,惠安县紫山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泉乡好货”品牌矩阵不断扩容,举办“泉州市农产品包装创新设计大赛”揭榜挂帅活动,累计入选3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特质农品强势出圈。这些品牌的打造,提升了泉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产业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市场拓展,畅通产业新渠道
让农产品“出村进城”,乡村振兴“脉动”才更有力。泉州积极举办各类活动,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举办“世遗‘味’到”“百镇千场·千村万品”系列活动、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让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同时,泉州农村电商领跑全省,以安溪县尚卿镇藤铁工艺品为代表,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843.8亿元,占全市网络零售额的68.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福建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比重达24.0%,比全省增速高5.0%。农村电商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泉州以产业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精彩篇章。从政策引领到特色挖掘,从品牌塑造到市场拓展,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个举措都成效显著。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中,泉州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让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