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泉州绘就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54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示范引领犹如明亮的灯塔,为城乡融合发展指引方向。泉州,这座充满活力与底蕴的城市,立足自身资源特色,以示范为笔,以创新为墨,精心绘就了一幅城乡融合、共兴共荣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多元示范,各展风采

  泉州以“串点连线成片”的精妙思路,扎实推进示范村梯次创建、示范线整合提升、示范镇整镇推进、示范片区融合发展“四大行动”,形成了多点开花、竞相绽放的良好局面。

  山有山的硬气,安溪县虎邱茶旅线便是生动写照。这里整合芳亭、湖西等村落,将“一片茶叶”的单一产业拓展为“全域旅游”的多元格局。朝圣游、乡村游、体验游融合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让茶庄园年接待研学游客超20万人次,18个村的村财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海有海的底气,石狮市祥芝镇依托坚实的海洋经济和强劲的工贸内驱优势,打造闽西南地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和现代渔港综合体。各村因地制宜推进产村融合项目,2024年村财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占比提升到60%,彰显了海洋经济的强大活力与潜力。

  泉州在示范创建上不仅多点开花,更枝繁叶茂。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19个,首批认定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7个,创建整镇推进“五好乡镇”60个,还打造出安溪“茶香绿道”、永春“香都慢道”、德化“陶瓷文旅”等特色示范带。这些示范典型如璀璨星辰,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协同发展,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分类推进,特色发展

  泉州创新乡村振兴整镇推进模式,对全市133个乡镇分类培育,根据不同乡镇的特点,分为城乡融合型、工贸带动型、农业生态型等,让每个乡镇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生”与“特长生”。

  以城乡融合为纽带,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奏响闲置土地“流转曲”。通过持续推动土地资源高效率流转、市场化配置、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实现了“小田”变“大田”、“田园”成“花园”的美丽蜕变。这不仅重塑了乡村魅力,打造了田园风光,还传播了农耕文化,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家园。

  以工贸带动为引擎,晋江市英林镇扩大全镇域乡村共同发展辐射效应。深耕“产业带动、镇区引领”的发展路径,全面启动城镇更新改造,以项目建设补短板、提品质。推进城镇中心区功能提高、能级跃升,持续优化镇区空间布局,使城镇成为乡村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坚实后盾。

  以生态农业为根基,惠安县辋川镇充分发挥传统农业大镇优势。流转土地1.9万余亩,培育水稻、蔬果等规模化经营主体,探索“农业+”产业融合模式。发展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副产品初加工及销售、农产品种养等项目,逐步实行农业产业链式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农文旅融合,焕发生机

  农文旅融合是泉州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永春县桃溪石鼓段每逢周末便“人气爆棚”,“饭后走一走”成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常态。周边土地、闲置房屋陆续被开发利用,稻田、蔗林成了网红打卡地,水风景催生水经济,围炉煮茶、帐篷营地、绿道骑行等新业态方兴未艾。这里不仅保留了乡村的自然风貌和田园气息,还融入了现代旅游元素,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围绕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田园风光目标任务,泉州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首批10个片区建设项目覆盖河道106.1公里,覆盖耕地7.02万亩、村庄76个。今年5月启动第二批项目,涉及6个县(市、区),河道56.381公里,覆盖耕地1.968万亩、村庄42个。随着项目的推进,让河流更清、村庄更靓、经济更强的田园风光综合体逐渐成为美丽乡村实景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泉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通过示范引领、分类推进、农文旅融合等举措,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未来,泉州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