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落在童家镇大桥村的农田上,田间地头的传感器并未停歇,它们如不知疲倦的卫士,持续向云端传输着关键数据,为这片土地的丰收与繁荣默默助力。
智慧农业:从经验到算法的跨越
走进大桥村优质水稻示范基地,种粮大户胡细斌满脸洋溢着自信与喜悦。他向记者展示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平台,只需轻点几下,病虫害防治预警信息便一目了然。“过去种地全凭经验,现在靠的是精准算法。”胡细斌感慨道。借助这一先进的平台,他能够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调动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
去年,胡细斌家的水稻亩均产量达到了710公斤,这一喜人的成绩背后,农药使用量却下降了45%。数字技术的赋能,不仅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环保,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在月湖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像胡细斌一样,享受到了智慧农业带来的红利,农业生产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供应链:重塑农产品流通新格局
城乡融合的浪潮,推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也重塑着农产品供应链。2024年,月湖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如火箭般蹿升,一举突破15亿元大关,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200元。
在月湖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区块链溯源系统成为了农产品的“身份证”。每一批蔬菜的种植、采摘信息,都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轻松获取。菜农张志华对此深有感触:“数字化让我们的蔬菜更有竞争力,订单量比以前翻了一番。”他一边轻点手机跟踪物流信息,一边兴奋地说,自家的黄瓜已经发往南昌华润万家总仓,即将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数字供应链的构建,不仅让农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消费者手中,也让农民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实现增产增收。
数字红利:惠及乡村居民生活点滴
数字赋能的触角,不仅仅延伸到了农业生产领域,更穿透了基层的“毛细血管”,让乡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在童家村“数字乡村”工作站内,大屏上跳动着宅基地改革、医保结算等23类实时数据。村民童华平刚在江西省农村宅基地信息管理平台上完成了建房审批,又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上海的专家进行了连线。他感慨地说:“现在看病、办事都方便多了,数字技术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在童家镇的数字孪生系统大屏上,743路物联感知设备实时演绎着城乡要素的融合。当系统监测到村庄垃圾清运车连续3次延误时,会自动触发“村企共治”流程,调度邻近车辆支援。这种智慧治理场景已经覆盖了63%的行政村,使公共服务成本较之前降低了22%。乡村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舒适,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数字政务:让群众办事更省心
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不仅惠及乡村居民,也覆盖了月湖区的每一个角落。去年,月湖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了95%,群众办事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在月湖区网格化指挥中心大屏上,全区272个网格的事件、组织、人员等数据一目了然。村、社区上报的事件能够精准高效地分配至各部门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月湖区大数据中心主任林园介绍道:“我们还通过基层治理AI大模型建设,为网格员提供针对性决策模拟及辅助建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效能。”
数字赋能,让政务服务更加贴心、高效,让群众办事更加省心、舒心。月湖区正以数字化为笔,以创新为墨,描绘着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图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