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乡土人才培育记:筑巢引凤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353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乡土人才是带动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是激活农村活力的"生力军"。湖南省祁阳市深谙此道,以"养、训、帮、引"四字诀,构筑起乡土人才培育的全链条体系,让"田秀才""土专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实训筑基:打造乡土人才"孵化器"

  走进祁阳市职业中专的智慧教室,电子屏幕上代码跳动,实训车间里机器轰鸣。这所依托"企业+学校+名师"模式打造的技能人才摇篮,已建成3个工厂实训基地、4个校中厂,开设28个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班级。累计培育技能人才860余人,实现就业970人,让"学在祁阳、干在祁阳"成为新风尚。

  在田间地头,22个市级实训基地星罗棋布。农技夜校、田间课堂定期开课,32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在这里系统学习油茶嫁接、葡萄疏果等实用技术。这种"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实训网络,让乡土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云端赋能:构建智慧农业"充电站"

  "无人机喷洒技术要点是……"在祁阳智慧农业"云端课堂",农技专家正通过直播与农户实时互动。全市563个村(社区)的远程教育站点,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最新技术。26门在线课程、1000余个技术难题解答,打通了"理论-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田间课堂"更将课堂搬到生产一线。去年8期培训吸引7600人次参与,农技人员现场示范,农民即学即用。这种"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培训模式,让乡土人才既有"云端视野",又有"田间功夫"。

  专家护航:搭建技术帮带"连心桥"

  109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乡村振兴最前沿,他们带着技术、信息、政策,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工作室的落户,让镉低积累水稻等新品种、新技术在祁阳落地生根。能人兴村战略催生新型职业农民210名、种养能手340名,带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这种"市聘、镇管、村用"的帮带机制,不仅解决了技术瓶颈,更激发了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科技特派员成了乡土人才的"技术保姆",让产业发展更有底气。

  乡情引凤:释放人才回流"磁吸力"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持续升温,祁阳以乡情为纽带,吸引1300余名返乡创业者、本土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驻京人才工作站、5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158场联谊活动,构建起"情感+政策+资金"的引才矩阵。

  93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带回市场经验和先进理念;12家农业龙头企业由返乡人才创办,激活了乡村产业链。这种"人才返乡潮",让乡村振兴有了"领头雁"和"生力军"。

  结语:乡土人才激活振兴春水

  祁阳的乡土人才培育实践,诠释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内涵。通过实训筑基、云端赋能、专家护航、乡情引凤,祁阳正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土人才队伍。当"土专家"成为"新引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祁阳大地徐徐展开。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