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寨镇:红绿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81

   在鲁西平原的莘县腹地,大王寨镇正以“红绿双擎”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乡土中国的转型密码。4月14日的专题发布会上,该镇向外界展示了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发展深度融合的振兴成果,一个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新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红色基因激活发展动能

  作为革命老区,大王寨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让历史遗迹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地标。马西林场的松涛中,革命先辈的故事被融入文旅线路;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红色记忆”主题采摘节吸引游客体验。这种“红色+”的融合模式,不仅赓续了精神血脉,更催生出红色研学、主题民宿等新型业态。镇人大主席曹国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让红色文化从记忆走进生活,成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

  绿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依托6万亩林果资源,大王寨镇构建起全链条的木材加工产业体系。原木旋皮车间里,数字化生产线替代了传统作坊;全屋定制展厅中,VR技术让消费者预览家居效果。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服务大厅,整合了42家木材加工企业和1200余户个体加工户,形成“原木-板材-家具-定制”的完整产业链,带动1万多个就业岗位。更值得关注的是林下经济的创新实践:“林+菌”模式在树荫下孕育出赤松茸产业,“林+禽”让散养土鸡成为市场抢手货,实现了土地价值的立体开发。

  文旅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首届森林文化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大王寨镇找到了“生态价值转化”的密钥。马西林海的森林康养步道、红色记忆馆的沉浸式体验、采摘园里的亲子互动,构建起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数据显示,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5%,餐饮住宿业增收超300万元。这种“以游促产、以产兴游”的良性循环,正在重塑乡村产业结构,催生出“森林经济”新增长点。

  当夕阳为马西林场染上金辉,大王寨镇的乡村振兴实践已超越产业层面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红绿融合”方法论。在这里,红色基因是精神根基,绿色生态是发展底色,产业融合是振兴路径,共同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立体画卷。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为革命老区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全国同类乡镇贡献了“可看、可学、可用”的振兴样本。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