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划建设一体化,绘就县镇村协同发展新画卷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89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县镇村布局优化与协同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创新城乡一体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以及注重规划建设实施效果管控,犹如三把金钥匙,为县镇村的协同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创新机制,奠定协同发展之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创新城乡一体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机制是县镇村协同发展的首要前提。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这一理念犹如高瞻远瞩的灯塔,为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主体功能区定位为引导,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打破了以往规划中各自为政的局面。

  健全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能够促进镇村联动,避免村庄规划“就村论村”“单打独斗”。通过整合各类规划资源,形成统一、协调的规划体系,使得县镇村的发展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有机衔接,为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土地利用方面,合理规划耕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持;在产业发展上,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统筹布局,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之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地制宜探索城乡空间融合发展路径是县镇村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科学划分县镇村类型,立足不同地域定位制定实施差异化发展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差异化、品质化和特色化发展。

  以“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为原则,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完善“省—市—县—乡—村”逐级实时联动和传导机制,使得规划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产业特色等,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比如,一些山区县可以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一些平原地区的镇村可以发挥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通过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实现县镇村的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强化管控,保障协同发展之效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注重规划建设实施效果管控是县镇村协同发展的关键保障。突出“量化总规”,厘清部门职责,强化部门协同,不断完善“规划—建设—运管”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并根据发展和需求变化及时动态调整,提高了规划实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加强规划的评估和反馈,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提升公众对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的参与度,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规划得到有效实施。依托“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公众评”,建立权责一致的督察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规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益。例如,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加强社会监督,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让规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规划建设一体化推进县镇村布局优化与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以创新机制为引领,以因地制宜为路径,以强化管控为保障,绘就县镇村协同发展的新画卷,让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