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乡村振兴:城乡共融绘就共富新图景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82

   在德化县上涌镇的牧谷蓝莓基地,200多亩盆栽蓝莓树沐浴春光,工人们穿梭其间采摘深邃如宝石的果实。这抹"蓝莓蓝"不仅染透了山间地头,更映照着泉州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作为福建省经济强市,泉州正以"县强、镇兴、村富"为目标,用产业之笔在城乡大地上书写共同富裕的答卷。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绽放现代光芒

  上涌镇的蓝莓园里,智能化生产模式颠覆了传统种植逻辑。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水肥供给,蓝莓实现了"工厂化"生长,年亩产达1500斤,较传统模式提升40%。这种科技加持的"精致农业",让蓝莓变身"致富果",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而德化梨的标准化种植与品牌化运营,更让其以每斤12元的高价直供一线城市高端市场,果农们笑称:"这是科技种出的‘金梨子’"。

  产业融合:特色农业激活发展密码

  泉州深谙"特色即生产力"之道。上涌镇构建起"蓝莓+德化梨+娃娃鱼"的立体农业矩阵,惠安五峰村将鱼卷小作坊升级为产业链,永春龙水村让漆篮非遗焕发文旅价值。这些特色产业如同星星之火,在泉州乡村形成燎原之势。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等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超百亿元,带动30万农户户均增收5万元,印证着"一县一业"的聚变效应。

  共富实践: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在泉州,城乡融合不是单向输出,而是要素共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增速跑赢城镇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这背后,是4005户脱贫家庭通过产业帮扶年增收超8000元,是3.95万脱贫人口通过技能培训端稳就业饭碗。更可喜的是,泉州创新"千村示范引领"工程,让五峰村的鱼卷产业辐射380户农户,让龙水村的漆篮文化带动2000万元文旅收入,形成"强村带弱村、先富帮后富"的生动局面。

  全域共进: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从南安古村的研学之旅到德化梨山的智慧大棚,从崇武渔港的产业升级到永春山区的非遗活化,泉州正编织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融合网络。这座古城以产业兴旺为基、以生态宜居为韵、以乡风文明为魂,既保留着"清明上河图"的烟火气,又跃动着现代经济的脉搏,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本。

  当蓝莓的甜香漫过田野,当漆篮的纹路刻进时光,泉州正以产业之兴、生态之美、共富之果,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篇章。在这里,城乡不再是割裂的二元空间,而是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共同绘就着"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时代画卷。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