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乡村振兴研讨会:凝聚智慧共绘"珠海范式"新图景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60

   南海之滨春潮涌,乡村振兴谋新篇。在中央一号文件重农强农的战略号角中,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研讨会日前在珠海启幕。这场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指导,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扶贫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盛会,汇聚了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共同破解大湾区乡村发展的"时代命题"。

  政策解读:锚定乡村振兴"五大坐标"

  浙江农林大学张俊飚教授的解读为研讨会定下基调。他系统阐释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壮大县域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健全治理体系、改善人居环境、优化要素配置"的战略部署,指出这五大维度构成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特别是要素市场化改革,将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突破口。

  金融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罗剑朝教授用"金融活水论"引发共鸣。他提出构建"政银农保担平生"七位一体的金融协同机制,主张通过产业链金融创新,让资金精准滴灌到乡村产业。这一观点与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金融改革试验形成呼应,为大湾区探索特色金融支农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脱贫衔接:守护乡村振兴"战略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张琦教授聚焦脱贫成果巩固,强调建立"动态监测-资产管护-效益评估"的全链条管理体系。他特别指出,脱贫攻坚形成的集体资产,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保值增值,让"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振兴"。

  实践探索:打造乡村振兴"湾区样本"

  基层实践者的声音让研讨更具烟火气。珠海市三灶镇人大主席张龙展示的"农文旅融合"模式,岱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珍分享的"社区善治"经验,悦禾农业总经理宋帅莹阐述的"校企共育"机制,共同勾勒出大湾区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这些创新实践,既体现了"珠海范式"的在地性,又展现了可复制推广的普适价值。

  协同创新:构建乡村振兴"智慧矩阵"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高校代表的发言,彰显着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各方表示将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实验室",培育"新农人"队伍,形成"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实践转化"的闭环体系。

  这场研讨会不仅是大湾区乡村振兴的"思想交锋",更是新时代的"行动宣言"。随着政策红利、金融活水、智慧资源的持续注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湾区实践,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春天的故事"。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