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清晨,一辆喷涂着"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标识的黄色公交车缓缓停靠在顺庆区新复乡同仁社区邮政点。乘客陆续下车后,驾驶员从车厢搬出十余件快递包裹,与邮政点工作人员袁女士完成交接。"现在每天上午准点送件下乡,下午再把乡亲们的土特产带回城里,物流效率提高了三倍!"袁女士指着货架上码放整齐的腊肠、竹编工艺品说,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金包裹",正通过城乡客运网络走向全国市场。
客运车辆变身"流动邮局"
在顺庆区,"金通工程"黄色公交车不仅是乡村群众的出行工具,更成为串联城乡的"物流动脉"。通过实施"交商邮供"融合工程,全区126辆乡村客运车辆化身"移动驿站",在既定线路运输乘客的同时,同步搭载小件快运服务。驾驶员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既当方向盘上的"摆渡人",又做乡村振兴的"货运郎"。这种"人货共运"模式使单件物流成本降低40%,实现"客货同网、双向流通"。
三级网络织密服务末梢
以新复乡为试点,顺庆区构建起"区级仓储中心+乡镇中转站+村级自提点"三级物流体系。在同仁社区,5个自提点覆盖全乡21个村,村民既可现场寄件,也能通过"小黄车"预约上门服务。种植大户王大爷算了一笔账:"以前寄50斤柑橘要跑15里路到乡邮政所,现在家门口就能发货,每单能省8元运费。"数据显示,该模式运行后,全乡快递进村覆盖率从68%跃升至100%,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50%。
惠民红利释放乘数效应
"交商邮供"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物流便利,更催生出"产业+电商"的裂变效应。同仁社区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乡村直播间",腊肉、手工粉条等土特产搭乘"金通"网络直供城市社区。同时,化肥、种子等农资通过客运班车直接配送到田间地头,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据测算,该工程每年为全区农户降低物流成本超30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增长18%,真正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奔赴。
随着"金通工程"持续升级,顺庆区计划年内新增冷链运输车辆15台,开通生鲜农产品专线3条。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城乡客车成为'致富车',让乡村公路变成'黄金道',通过'交商邮供'融合创新,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这种以客货运输为纽带、以要素流动为引擎的发展模式,正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