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旨在通过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在实践中,各地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涌现出了一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区域公用品牌。以内蒙古为例,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优质的牛羊肉、奶制品以及沙棘、葵花籽等农产品。通过打造“内蒙古味道”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不仅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辨识度,还释放了强大的品牌聚合效应。2024年,“内蒙古味道”专项活动全年销售额高达1.2亿元,带动相关产品销售约3.29亿元,成功将草原的美味与文化魅力传递给了更多人。
然而,农业品牌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前,不少地方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品牌知名度低、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等问题,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重生产、轻品牌”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导致部分优质农产品虽质量上乘,却因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建设运营人才而难以被市场广泛认知。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以高质量供给筑牢品牌根基。好产品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因此,我们要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步伐,推行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建立农产品溯源机制和质量认证体系,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只有立足好产品,才能树立好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品牌深入人心。
其次,要加快品牌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品牌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我们要注重吸收和培养品牌管理、产品设计、营销策划、传播推广等专业人才,通过发挥人才的创造力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同时,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讲好品牌故事,让更多小而特、小而优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最后,要持续发力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投入和创新。我们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挖掘农产品背后的乡土文化和区域特色,以绿色生态为品牌赋能。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最终闯出一片市场、兴起一方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农业品牌建设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要立足特色、提升品质、创新营销、扩大影响,真正实现品牌强农、富农、兴农的目标。通过持续努力,让我国的农业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绽放光彩,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