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镇化:就近城镇化的新引擎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647

   城镇化,作为国家经济体系内的一个动态过程,其每一步进展都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平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桥梁,更是国家城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产业分工为基础,促进着城乡间的紧密联系与互动。

  县域,这个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特殊区域,既与城市基础设施紧密相连,又与广大乡镇农村网络深度交融。随着市场分工的深化,不同规模的城市因效率差异而承担起各自独特的功能分工,共同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城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县域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或是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为其提供产业配套服务;或是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增强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辐射力。

  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县域内流动,形成了一个中转站。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由于户籍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许多农业转移人口难以在大城市稳定定居,形成了“候鸟型”人口流动模式。这些人口在大城市务工多年后,往往选择返乡,在附近的县城或中心镇购买住房,实现了就近城镇化。这一趋势在近年来愈发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占比已超过六成,显示出就地就近城镇化正成为新的潮流。

  回顾历史,县域城镇化在改革开放初期曾受到广泛关注与投入,小城镇的崛起和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城镇化政策的调整,县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政策支持不足、财政投入匮乏、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县域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阻碍了人口的进一步集聚。

  但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就地就近城镇化和人口回流趋势的兴起,为县域城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域成为我国城镇化纵深推进的关键载体,构建“大中城市—县城—小城镇”区域联动、均衡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成为目标导向。

  为了推动县域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一方面,要深化户籍、土地等制度体系的联动改革,破解县域城镇化的瓶颈问题。这包括尊重人口自由流动的意愿,推动县城城区内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确保新落户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能够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快县级政府财权事权改革,赋予县级政府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鼓励大城市周边的县建成专业性强、对大城市科创中心具有转化承接功能的卫星强县,同时推动符合条件的特大镇设市,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县域城镇化不仅是就近城镇化的新引擎,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携手共进,推动县域城镇化迈向新的高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更大力量。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