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472

   大年初六的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在大漠之上,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丝丝暖意。走进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的嘉尔嘎勒赛汉镇阿敦高勒嘎查,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村道干净整洁,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红春联、红灯笼装点着家家户户的大门,年味十足,幸福的气息在小村中萦绕。

  在杨根元家的庭院里,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居住区与养殖区布局合理,养殖区内“咩咩”声此起彼伏,杨根元正忙着为羊群配备草料。看着茁壮成长的绵羊,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自从在自家庭院建起这个‘小养殖园’,我们的生活改善了不少。”杨根元介绍道。自2019年起,他便在自家院落盖起了羊圈,搞起了养殖。几年下来,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0多只扩大到如今的110多只,而且他还实现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每年秋收后,他利用玉米秸秆养殖牲畜,牲畜的粪便又经过发酵转化为农作物的有机肥。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杨根元家的变化只是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庭院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示范区依托庭院养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引导农牧民利用闲置空地和房前屋后的零星地块,打造适合自家的“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园”。这些“庭院经济”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

  走进示范区,可以看到许多农家小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荒置的院子如今种满了果瓜蔬菜,养起了牲畜。这种“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的发展模式,让“庭院经济”和“边角经济”转化成了“美丽经济”,让“院景”变成了致富的“钱景”。

  据统计,截至目前,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已有468户农户从事庭院养殖,年饲养总量达4.35万头(只),庭院养殖年总收入达8680万元。这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小院落变身农牧民创收的“聚宝盆”,火了乡村,富了农牧民。

  对于未来的发展,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副局长王学飞表示:“我们将继续以政策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把‘庭院经济’开发与农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持续实施‘示范带动、串点成线、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大漠新春里的“庭院经济”,正成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幅美丽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招贤纳士 | 共赢共发 | 网站地图
全国城乡统筹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20 tongcho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202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902000247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四路188号
垂询电话:010-83886717 服务咨询QQ:2081260083 投稿邮箱:cnplan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