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的联丰村,仿佛踏入了一幅动人的江南水墨画。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与现代化的“网红”咖啡馆、智能垃圾分类驿站相映成趣,展现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丽画卷。然而,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曾经却是另一番景象。
十多年前,联丰村还是一片生猪养殖的集中地。全村90%以上的农户以生猪养殖为生,猪舍规模庞大,环境脏乱差。李正峰,联丰村的党委书记,回忆起那段日子时感慨万分:“那时,村里的猪舍占地广阔,环境恶劣,走到哪里都是污泥浊水,臭气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养猪能挣钱,生活也不幸福。城里人不愿意来,村里人都想离开。”
“联丰”这个名字寓意着“联合”与“丰收”,但面对沉重的环境压力,联丰村不得不走上转型之路。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联丰村下定决心,用了3年时间拆除了20万平方米的猪舍,整治了24公里的河道,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过去。
水清岸绿、空气清新的日子终于回来了,但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成为新的挑战。李正峰介绍,联丰村积极引导村民从“卖生猪”转向“卖风景”,鼓励大家办家庭农场、去工业园区务工,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这一转变不仅让村民的收入翻了一番,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据统计,2023年,联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区率先突破5万元大关,较生猪退养前翻了1倍有余,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78万元。联丰村的美丽蝶变,正是浙江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切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缩影。
浙江自2003年启动“千万工程”以来,历任省委书记都亲自抓落实和示范引领,每年召开省市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的全省现场会。如今,浙江又提出了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命题。
在“强城”方面,浙江将重点聚焦山区海岛县,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产业平台,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在“兴村”方面,浙江将加快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促进乡村“五大振兴”。在“融合”方面,浙江将紧扣“一体化”要求,健全城乡就业创业体系,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联丰村的蜕变,是浙江“千万工程”成功实践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浙江将涌现出更多像联丰村这样宜居宜业、和美富饶的乡村,为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