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以要素保障为导向,通过加码资金投入、盘活资产资源、强化人才支撑等多维度措施,有力推动了社会资源向乡村的深度流通,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加码资金投入,为乡村振兴“输血”
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漳州市积极落实《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及《漳州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不仅撬动了财政资金的更大投入,还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流向乡村振兴领域,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盘活资产资源,为乡村振兴“造血”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漳州市走在了全国前列,创新性地提出了“四立一督”工作机制,并在今年6月得到了福建省的广泛推广。通过这一机制,漳州市稳妥有序地推动了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同时实现了林业地票、林票、碳票的“三票”融合,发放了全国首张林业地票,有效盘活了乡村的资产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48个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占总数的28.79%,而年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集体更是达到了175个,占比11.25%,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强化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壮骨”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此,漳州市实施了“万才聚漳”行动计划,通过鼓励干部驻乡、大学生返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同时,漳州市还安排了28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了237场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13895人次,挖掘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这些人才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城乡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漳州市以要素保障为引擎,通过加码资金投入、盘活资产资源、强化人才支撑等多方面的努力,畅通了社会资源向乡村的流通渠道,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漳州市将继续深化这些措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